古龙和金庸笔下的和尚有何不同?扫地无名老僧PK老实和尚

作者:转载发布时间:2011-03-06

有江湖的地方必有和尚。徒弟初闯江湖,师傅总要交代说:江湖上有三种人惹不得,排首位的就是和尚。、

在写和尚这件事上,金庸和古龙堪堪打个平手:有名有姓的和尚,古龙占上风;无名无姓的和尚,金庸高明。前者以无花为代表;后者单指《天龙八部》中在少林寺扫地的无名老僧。本来金庸的根基是佛学。自古以来通读《大藏经》的人屈指可数,金庸据说是一个。悲天悯人,苦海慈航,众生平等,这是金书的精义。古龙则凭心见性,直通禅门,其文合禅道,具禅意,拈花微笑,不二法门。

说到塑造和尚人物,靠学识更靠才情,古龙剑走偏锋,无花应得第一把交椅。金庸则靠《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与之匹敌,其神来之笔如天外飞仙,矫矫不群;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先说无花。第一次读《楚留香》时,只觉无花惊艳不可方物,反觉香帅面目一般。在《血海飘香》中,无花是真正的主角,而古龙的写法实在高妙。全书二十七章只有六章写到无花。

 第一次写到无花,是在第三章第二十页,无花并未出场,而是通过楚留香和宋,李,苏三女的对白提到。“他笑着道:你最想见的人是谁?当今天下,谁的琴弹的最好?谁的画画的最好?谁的诗作的令人销魂?谁的菜烧得妙绝天下?他话未说完,李红袖已拍手道:我知道了,你说的是妙僧无花。”主角先通过别的人物转述来诱发读者的想象,是叙事学上的高招。到了第八章,无花本人才出场,出场前还先铺垫他的琴音。

 此时香帅正和中原一点红激战西湖。“烟水迷蒙中,湖上竟泛着一叶孤舟。孤舟上端座着个身穿月白色僧衣的少年僧人,正在抚琴。他全身上下,看来一尘不染,竟似方自九天之上垂云而下。此后再出场已到第十六章,“一个人飘飘自后堂走了出来,素衣白袜,一尘不染,就连面上的微笑也有出尘之意,正是那妙僧无花。”

 最后三章才浓墨重彩写无花。写其阴沉冷酷,也自香帅口出:“你真是个奇怪的人,无论多卑鄙,多可恶的话,你竟都能用最温柔,最文雅的语调说出来”。这正是无花的魅力所在,一朵恶之花。最后写他败于香帅时,笔调十分冷静:“很好,我今日总算证实,我的确不是你的对手”。“他的语调那么平淡,就像刚才证实的只不过是场输赢不大的赌博而已,任何人也听不出他已将生命投注到这场赌博中”。

他当然只有自裁一条路了,因为,“无论如何,你也休想让那种人沾我的一根手指”。他是太骄傲了。普天之下,只有楚留香,西门吹雪,李寻欢,叶孤城,陆小风才配和他做朋友或对手。不错,骄傲,还有孤洁,是他的本性。象他这样的人,该有多寂寞。

《世说新语》所谓“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正是无花的风神。

古龙笔下的和尚人物,无花之外,当数老实和尚。老实和尚是《陆小风》的主要配角之一。

他的形象在全书的一开篇就完成了,这是一个奇迹。古龙在《陆小风》的开篇有一个引子,介绍熊姥姥,老实和尚,西门吹雪和花满楼四人。介绍老实和尚一共只用了三个页码一千八百字不到,写他在船上遭遇水蛇帮的抢劫。他一开始说自已没钱,水蛇帮的好汉们看他糟和尚一个,也就自认晦气放过他了。水蛇帮刚离开,老实和尚突然以水上飘之类的绝顶轻功追了上去。

正当水蛇帮的好汉们以为自己要被和上黑吃黑,死定定时,老实和尚做出一见令他们掉眼珠的事,他跪了下去,说:“我身上还有四两银子,本来是准备买件新衣服,买双新草鞋的,这已经犯了贪念[此句绝妙,妙在“已经”二字]...何况出家人不打诳语,我刚才却在大爷们面前说了谎,现在只求大爷们原谅,我回去后也一定会面壁思过,在我佛面前忏悔三个月...大爷们若是不肯原谅,我也只好在这里跪着不走了。

在水蛇帮的好汉们战战兢兢地“原谅”了和尚后,老实和尚这才磕头跪谢,欢喜而去。然后呢?是的,当然有然后。然后是:“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水蛇帮上上下下十八条好汉忽然全都死在他们的窝里。每个人好象都死得很平静,既没有受伤,也没有中毒,谁也看不出他们是怎么死的。 

这就是老实和尚。以后他在书中多次出场,不过再没有这样精彩的表现了。然而,只这引子中的寥寥千言,已足以令老实和尚进入江湖名人堂了。

金庸书里写到的有名有姓的和尚不计其数,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真正的老实和尚。有个性的,无色禅师是一个,火工头陀也可算一个吧,虽然他从未出过场。[从未出场的人物,独孤求败当是老大]。

真正的老实和尚是虚竹。在《天龙八部》中,虚竹是主角之一。[天龙八部喻指哪八位,请诸位看官猜一猜]。实际上,在金庸和古龙的所有作品中,和尚虽多,多是配角,身为主角的,只有无花和虚竹。

《天龙八部》一书,头绪纷繁,人物繁多,且人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金庸大抵采用《水浒》“宋十回,武十回”的手法来谋篇布局。虚竹出场很晚,直到全书过半才珊珊来迟,这是十分大胆的写法,只有胸有成竹的大师才敢如此艺高人胆大。

虚竹的江湖从全书第四集第三十一回《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中破“玲珑局”开始.从此这个身世不明,老实善良,脑筋迟钝,没有多少慧根的可怜孩子走上了江湖不归路。当此时,谁能料到他将有怎样的命运呢,谁能料到他竟是一代高僧玄慈和四大恶人叶二娘的私生子呢。

当他们终于相认时,全书的高潮出现,那是类似于《俄狄普斯王》和莎士比亜的悲剧,有着原罪和挣扎,大欢喜和大灭寂。每次重读,都令我悲从中来,又觉人之勇敢。这是金庸宏伟构思的经典时刻,是金庸最大胆的想象,最缜密的思虑和最深情的书写。

佛说生老病死四谛皆苦,然而金庸的虚竹说,虽然如此,生活本身依然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是可以有奇迹的。否则我们存在的理由将不复存在。

虚竹的生,当然是苦,但生命的过程是真实的,而生命自有欢愉,有时甚或浪漫,谁又能料到“梦姑”酒罢问君三语问的郎君是那“梦郎”虚竹呢。

身世虽然悲惨,但却真实;虽有苦痛,但是,在学习怎样死亡之前必须先学习怎样生活。一个人的一生自有命定的历程。

如弘一法师,倘若没有先前风流倜傥的浊世翩翩佳公子李叔同,何来后来的高僧弘一呢。悲欣交集,是的,悲欣交集才是完整的人生。在〈天龙八部〉的所有人物中,金庸给虚竹安排的是最好的结局。这是耐人寻味的。

金庸最搞笑的,是让韦小宝韦大人去五台山当和尚,这是一个彻底的颠覆,正如〈鹿鼎记〉是对武侠的颠覆。而金庸笔下震古烁今的和尚人物,是那〈天龙八部〉中在少林寺扫地的无名无姓的老和尚。 

《天龙八部》当读到第五集《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石破天惊的感觉。

这一回之前故事情节发展很快,或者说金庸的推进速度很快。群雄会盟少林寺,书中所有重要人物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聚齐。而情节上此前的所有悬念也都刚刚明白,如虚竹,玄慈,叶二娘一家相认;萧远山和慕容博死而复活,咸鱼翻身,各个谜团真相大白。

就在萧家和慕容家准备在少林寺的藏经阁一了恩怨时,无名老僧出场了,这一回是他的个人秀。此前书写上已经起来的速度到这里减缓,叙事的节奏一下慢了下来,象激流刚过险滩即入平川,此后全书逐渐奔向结局。

这一回是全书的重中之重,而金庸则举重若轻。在藏经阁,萧峰严辞驳斥慕容博的生意经的话音刚落,老僧便出场了。“善哉,善哉,萧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老僧的声音先于本人出现,他出现时,没有人认识他,就连少林寺的和尚也叫不出他的名字,只知他是个扫地打杂,地位最低微的服事僧,“只剃度而不拜师,不传武功,不修禅定,不列玄,慧,虚,空的辈份排行。”

老僧出场后先说萧远山:“记得居士第一晚来阁中借阅的,是一本《无相劫谱》,唉,从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居士第二次来借阅的是一本《般若掌法》。当时老僧暗暗叹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惯常取书之处,放了一部《法华经》,只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读参悟。不料居士沉迷于武学,于正宗佛法却置之不理,将这两步经书撇在一旁,找到一册《伏魔杖法》,却幻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头。”然后他对慕容博说:“慕容居士虽然是鲜卑族人,但在江南侨居已有数代,老僧初料居士必已沾到南朝的文采风流,岂知居士来到藏经阁中,将我祖师的微言法语,历代高僧的语录心得,一概弃如敝履,挑到一本《拈花指法》,却便如获至宝。昔人买椟还珠,贻笑千载。两位居士当世高人,却也作此愚行。唉,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益。”

当我初读此段时,我想我的惊诧和偷学少林密籍绝技的两位居士一样。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言辞和态度,多么不可思议的构思和情节,多么醍醐灌顶。

再看他如何说本寺的玄澄大师:“当年玄澄大师来藏经阁拣取武学典籍,老衲曾三次提醒于他,他始终执迷不悟。现下筋脉既断,又如何能够再续?其实五蕴皆空,色身受伤,从此不能练武,他勤修佛法,由此而得开悟,实是因祸得福。”

之后老僧以绝世武功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解开萧远山和慕容博的死结,使慕容博的王霸雄图和萧远山的血海深仇尽归黄土。这个无名老僧的智慧,胸襟,见识,修为,无为的求道,无名的存在,是金庸所要表现的最高境界。